公司新闻

「希望之手」中风疗效达五成

2012-05-07

 

 

(星岛日报报道)再有港产发明扬威国际。理工大学研发的物理治疗仪器「希望之手」,上月勇夺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全场最高荣誉的格兰披治发明奖。「希望之手」能读取中风病人手臂的肌肉讯号,令机械关节带动病人的手掌张开,对于中风不逾两年的病人,半数能恢复两至三成手掌活动能 力,对刚中风病人的疗效则更显着,可达致五成。生产商现时更设计计算机游戏来配合疗程,加强疗效。

四月中,瑞士举行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来自四十八个国家及地区的七百八十九支队伍争相向国际展示逾千件创意发明,「本地姜」理工大学则凭协助中风病人恢复手部功能的物理治疗仪器「希望之手」,夺得了全场最高荣誉的格兰披治发明奖。

研发「希望之手」的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副教授汤启宇表示,中风病人脑细胞受损后,相关身体部位的控制便出现问题,约七成人上肢活动能力会受损,病人必须学习利用脑部受损范围附近或相对的其他脑细胞代替操控身体。

五年前,汤启宇研发过帮助中风病人改善手肘活动能力的物理治疗仪器,当时市场上没有针对手掌的物理治疗仪器,而临经验发现中风病人接受物理治疗后,手掌活动能力的恢复程度比手肘和肩膊差,因此他在三年前申请创新科技基金拨款三百万元研发「希望之手」。

「希望之手」的治疗原理是帮助病人强化脑部对手掌的控制,当病人佩戴了机械手后,心里想着要张开手掌,手臂上的电子传感器会读取到手臂肌肉的电子讯号,计算机系统会发讯控制机械手的关节张开,从而带动病人的手掌开合,疗程可加入拾放海绵和水樽等环节,训练病人手掌的开合能力、握力和上下左右移动能力。

他笑称,「希望之手」最初的设计笨重,体积大如一部计算机显示屏,病人要把手伸入仪器中,机械会夹着病人的手指尖,带动整根手指活动,多次改良才简化成可以套在手背上的版本。他指,最困难是减少机械关指上的马达数目,因为每根机械手指都有两个关节,若每个关节都安装马达,一手机械手便会有十个马达,会导致不够位置安装,而且十分沉重。最后,他采用了推杆式马达,让一个马达同时控制两个关节,成功减轻马达数目。

另外,生产商「复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亦投资二百五十万元优化「希望之手」的设计,不但改用铝制托座固定马达位置,重新编写计算机程序或着重训练病人张开手掌,又设计五至六款计算机游戏来配合疗程,让病人控制机械手位置来完成游戏任务,一并训练病人的手掌、手肘和肩膊活动能力。

汤启宇指,经过四十人的临床实验后,发现「希望之手」能助中风不超过两年的病人恢复两至三成的手掌活动能力,病人能够开合手掌,并且能够握住汤匙和笔。他称理大正与沙田医院合作,研究「希望之手」对仍在住院的早期中风病人的疗效,初步发现疗效更加显着,七成人恢复了四至五成的手掌活动能力。


 

Source: 星岛日报

 

 

◄ Previous      ▲ News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