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希望之手」為中風病人帶來希望

2015-01-02

 

 

「希望之手」訓練中風病人腦部與手部的協調及互動。

「希望之手」训练中风病人脑部与手部的协调及互动。 世界中风组织的数字显示,全球每六人就有一人有机会中风,香港更有廿多岁的中风病人,出现年轻化趋势。中风引致手脚瘫痪,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香港科技园「创业培育计划」毕业公司,复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Rehab-Robotics Company Limited)连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了一套「肌动机械手」(又名「希望之手」),用以训练中风病人手掌活动能力,及脑部与手部协调,帮助中风病人重新控制双手。

 

职业治疗师追求科技创新

复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徐锦辉于香港理工大学修毕职业治疗并取得专业资格后,开始担任职业治疗师的工作,并一直留意机械设计如何能进一步帮助康复治疗的病人。「在服务老人及中风病患者时,我深深明白机械在康复治疗上担当重要角色,那时我便开始留意如何提升复康机械的功能,以切合病人的需要。随后我开设代理公司,利用专业知识及职业治疗的经验,从外国挑选适合本港和大陆市场的医疗及复康用品。」

此后徐锦辉续在香港理工学院修读机械人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凭借对职业治疗的认识和经验,我明白到欧美那些产品适合香港及中国病人的需要。一直希望透过机械产品及科技进一步帮助前线的职业治疗师及中风患者。直至在理大修读硕士课程时,我遇到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副教授汤启宇,他研发了全球首个利用电子传感器读取手臂肌肉的电子讯号设备,我相信这个技术能有助治疗中风患者,把它商业化定必为社会带来裨益,于是我决定向创新及科技基金申请研发资金,并获批450万元作研发开支,着手研发『希望之手』,那时大约是2007年。」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扬威

2010年徐锦辉将复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带到科学园,并在「创业培育计划」的支持下,为「 希望之手」进行了第二阶段研究。「『 希望之手』能帮助病人持续收缩和放松肌肉,锻练神经细胞,以致重新活动。经过香港科技园公司带领下,我们于2012年参加『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并夺得『 全场最高荣誉大奖』,『发明展』更让我们在国际上取得更高知名度。」现时中国及香港分别有十间及六间医疗及复康机构提供「希望之手」,为中风病人服务。徐锦辉表示,「希望之手」亦以租赁形式让个别中风患者自行在家中练习,加快复元进度。

 

训练脑神经主动性

徐锦辉解释「希望之手」的训练模式。「我们明白到单单利用仪器帮助他们运动手部的作用不大,必须训练病人的脑部神经,才能让他们重拾手部的活动能力。传统上,中风病人依靠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他们扳开和屈曲手指的方法过于被动。『希望之手』运用『肌电波驱动模式』 (EMG Driven Mode),病人只需将能检测脑电波的训练仪戴上头部及手部,便能检测中风病人的肌肉是否在主动发出意图控制手指开合的神经讯号,再配合『希望之手』的机械手作出相应动作。如是者,病人在使用『希望之手』的过程中,便会持续的收缩相关肌肉和锻炼相关的神经细胞,让它们重获控制手部的能力。」

 

Source: Hong Kong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s

 

 

 

 

◄ Previous      ▲ News       Next ►